大揭秘——试管行业术语
“进周”“降调”“养囊”……初次接触试管婴儿的准爸妈们,是否常被医生口中的“神秘词汇”绕晕?别慌!今天带你解码试管婴儿领域的“行话”,助你秒变“内行人”,治疗沟通更高效!
基础篇:流程术语,一听就懂
进周
指正式进入试管婴儿治疗周期,开始用药或监测。
类比:就像学生“开学”,要按课表(医嘱)认真执行啦!
降调(降调节)
通过药物抑制卵巢自发排卵,为后续促排打好基础。
作用:避免卵泡“抢跑”,保证多颗卵子同步发育。
促排(促排卵)
使用激素药物刺激卵巢,促使多个卵泡生长。
关键点:不是越多卵越好,需根据年龄、卵巢功能个性化定方案!
夜针(HCG注射)
促排最后一步,在晚上注射破卵针,34-36小时后取卵。
冷知识:叫“夜针”只因通常安排在晚间打,并非针会发光哦~
实验室篇:胚胎“行话”大揭秘
养囊(囊胚培养)
将受精卵培养至第5-6天,形成结构更稳定的囊胚。
优势:囊胚移植成功率更高,但需胚胎质量足够好!
鲜胚/冻胚
鲜胚:取卵后直接移植的新鲜胚胎。
冻胚:冷冻保存的胚胎,择期解冻移植。
选择依据:女方身体状态、内膜条件、激素水平等。
进阶篇:这些缩写暗藏玄机!
IVF/ICSI
IVF:俗称“第一代试管婴儿”,即体外受精-胚胎移植(精卵自由结合)。
ICSI:俗称“第二代试管婴儿”,即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(针对男性不育)。
ET/FET
ET:新鲜胚胎移植。
FET:冷冻胚胎移植。
听懂“行话”,治疗不慌!
试管婴儿是一场需要医患紧密配合的“科学马拉松”。了解这些术语,不仅能提升沟通效率,也能缓解试管小白的焦虑心情。若仍有疑惑,欢迎随时咨询。